■ ABA是典型自闭症专用训练体系
ABA即应用行为分析法,***早称之为分解分段目标训练法,受人类训练动物的方式启发而发明,是训练自闭症儿童的一次伟大的进步。自闭症儿童只能通过ABA重复训练提高***基本的生活能力和感知能力,而假自闭症儿童是出现发展障碍的正常儿童,属于正常儿童范畴,是认知出现障碍使理解能力低于同龄儿童,致使行为、语言等方面显现出障碍。所以ABA对于假自闭症儿童训练并不恰当,在训练初期一般会有一些效果,但ABA不能提高儿童理解能力,无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所有知识都来自老师,所以孩子也就终身离不开ABA,很多家长会被医院或康复机构告知"孩子需要终生训练"就是这个原因。目前几乎所有机构对被鉴定为自闭症的儿童都使用ABA训练。有些所谓1对1的游戏训练、语言开口训练,也只是包装在游戏或语训外套里的ABA。它无论怎么修改, ABA的基本理念和流程并没有改变。
………………………………………………………………………………………………………
■感统是脑瘫专用训练体系
感觉统合是适合脑瘫患者的训练,主要训练人类的前庭,对于脑瘫患者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进步方法。但用于训练任何发展障碍儿童,包括真自闭症、假自闭症及学习障碍儿童都没有科学根据。尽管感统训练中的游戏与运动成分对正常儿童有一定的强健身体、增加互动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一旦被赋予提升发展障碍儿童能力、******自闭特征的使命时,就显得完全不能胜任了。感统的设计者艾尔斯博士本身是学心理学的,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对于人类脑科学研究很有局限性。现在我们知道人类大脑的视觉区占人类大脑皮层的40%,而认知正是需要视觉管道进入大脑。但视觉信号的传输与接收都与前庭无关,所以感统训练不可能对视觉有影响,也就不会影响认知,听觉也是一样。但感统起了一个类似"高大全"的很符合中国人口味的名字:"感觉统合训练",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所有感觉不好或感知能力缺失都能统合在这个训练里作用于大脑。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字游戏,更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被医院鉴定为自闭症至少还有ABA训练可以选择,但被鉴定为发育迟缓或多动症以及学习困难的孩子,除了感统训练所有机构都不能提供其他有效方式。
………………………………………………………………………………………………………
■融合课程不是融合教育
在欧美******,即使一般轻微的发展障碍儿童也无法从医学上进行有效医治,于是在没有更好方法选择的情况下,融合教育是***人性、***无害、效果******的方式。一些程度很轻的障碍儿童在长期融入普教课堂后会有收获,这样的孩子会从发展障碍过渡到学习障碍,但并不影响基本的生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公立教育以及和正常孩子在一起的权利是欧美融合教育的目标,小班教育整个成长期的连贯性和社会包容性是成功的关键。但就是这个仅对于轻度发展障碍儿童的******方式也不适应国内的环境,多种原因使得这些孩子无法进入到公校学习。家长更多的选择是在六岁以前带孩子上些融合课程,但融合课程和融合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时间、空间和意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尤其在儿童心智年龄发育滞后的情况下仅仅做一段时间的融合课程并不具备连贯性,也许孩子多少会有些进步,但微乎其微,并不能抵消孩子继续落后的速度。北京房山的一个孩子来契合评估为中度发育迟缓,2年前她妈妈为了给儿子进行融合教育自己投资开了一个幼儿园,并聘请ABA老师当园长,如今孩子不但没有融合成正常儿童,情况反而越来越糟糕,快到了入学年龄,回过头来还要再找机构训练。3-6岁未经正确的训练仅仅进行融合的代价就是6岁之后无法进入公校上学,只能去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因此,契合的观点是当孩子没有达到和正常孩子同样的能力时,孩子无法从小朋友身上学习如何社交,融合课程没有意义,因为孩子不具备从身边小朋友身上学习的能力。
………………………………………………………………………………………………………
■ 我们对于方法给出的答案
我们根据孩子发展的9个领域进行评估及训练计划的制订,这些领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理解能力、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以及自闭症特征。我们认识到其中理解能力的发展和自闭症特征这两项与其他所有领域的发展相互影响并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关系。孩子有自闭症某些特征是因为理解力弱,因此训练上述其他领域的能力可以对大脑的反应结构和功能进行重塑,反过来理解力提高反映出的结果正是其他领域能力的提高及自闭症特征的消失。因此我们的训练不仅仅是让孩子具备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能力,而是要让他们理解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我们的方法是通过训练增强大脑对环境刺激的响应,以达到像正常孩子一样具有接受信息的能力,激发孩子自主发展所有领域。因此我们从不使用ABA和感统课程训练假自闭症孩子,对许多具体的问题也不直接干预。例如从不对孩子的"鹦鹉学舌"或某些刻板行为直接关注或进行纠正,上述症状在契合训练到一定阶段会自行消失,我们也不直接教授不说话孩子语言或发音。我们训练孩子提高能力自己去发展语言和社交。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我们的父母很少刻意的教我们说话或具体的知识,因为我们对身边发生的情景和对话有理解能力,也就具有了从身边每个人学习知识的能力。所以契合不教认知,而是训练认知能力,每时每刻从身边的父母、爷爷奶奶、老师小朋友身上获取无限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契合只在训练后期加入融合项目,但项目只接收在契合训练半年以上,各方面能力已经基本和正常孩子无异的孩子,尤其是解决了基本对话能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如果直接进入普通幼儿园尽管已有足够的能力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往往会因为胆怯而不敢尝试,难以建立友谊,即使是适应能力稍强的孩子也会延长融入时间,而有些非常胆怯和焦虑的孩子融入的时间甚至会更加延迟。我们融合的目的就是增加孩子的胆量、主动性、语言的丰富性和适应性,引导他与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学习,自然和谐的融入。我们定义"融合"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个过渡阶段,为孩子即将进入公校做准备和衔接。当这些孩子有从正常孩子那里学习言行举止的能力,便可进行引导和鼓励,重建社交的信心和愿望,融合才有意义。